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概念追踪 | 全球最大煤制氢项目投入运行 年产氢

来源:煤炭转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氢能主要来源于煤制氢,约占我国氢产能64%,工业副产气制氢占21%,天然气制氢占14%,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2%。预计2020年至202

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氢能主要来源于煤制氢,约占我国氢产能64%,工业副产气制氢占21%,天然气制氢占14%,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2%。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宝丰能源(.SH):公司内蒙古子公司煤制烯烃项目与绿氢耦合制100万吨/年烯烃项目备案成功,根据已公示的《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碳减排创新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在已核准的一期烯烃260万吨/年产能基础上,通过绿氢耦合在不增加煤炭消耗的情况下增产至300万吨/年。

天风证券表示,2022年以来,随着地缘冲突的加剧,能源安全保障进一步凸显。围绕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政策不断加码,煤制氢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式或将受到鼓励。

湖北宜化():公司有煤制氢和电解盐水制氢,均自用为合成氨和PVC配套。

相关概念股: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9日,全球最大煤制氢变压吸附装置项目在陕西榆林正式投入运行,将有力助推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这个煤制氢装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大型化变压吸附专利技术,以煤炭为原料,每年产氢总能力达35万吨。作为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对我国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相关概念股:宝丰能源(.SH)、凯龙股份()、美锦能源()、湖北宜化()。

美锦能源():公司旗下华盛化工拥有焦炉煤气制氢产线,工艺上采用焦炉煤气经PSA-H2单元经变压吸附制取合格氢气产品;其中一期2000Nm3/h工业高纯氢项目,目前已投产。

据媒体了解,该项目属于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简称榆林化学项目)一阶段工程。榆林化学项目是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250亿元,年转化煤炭约2400万吨。西南院称,榆林化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煤炭加工能力最大、产业融合度最高、技术集成度最复杂、产业链最贴近终端市场”的煤炭转化示范项目,对我国煤化工下一步发展和走向起到关键性作用。

据西南院官微消息,相比国外同类技术,西南院大型变压吸附专利技术氢气回收率提高约3%,每小时增产氢气约1.6万方,按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计算,每年将增产氢气1.28亿方、减少煤炭消耗约8.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万吨。

凯龙股份():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生产合成氨的氢气来源是煤制氢,目前产气量约为Nm3/h。

我国能源结构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特征。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强煤炭先进、高效、低碳、灵活智能利用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实现工业清洁高效用煤和煤炭清洁转化,攻克近零排放的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学品技术;研发低能耗的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成套工艺和关键技术。研发重型燃气轮机和高效燃气发动机等关键装备。研究掺氢天然气、掺烧生物质等高效低碳工业锅炉技术、装备及检测评价技术。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认为,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煤炭应尽量少用于燃烧发电、多实施高效转化。在一定期间内,尤其是动荡的国际大环境下,真正靠得住、自主的主体能源还是煤,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煤制氢技术相对成熟、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制备氢气的重要途径。全世界一年使用氢气50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96%来自化石能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煤转化。

文章来源:《煤炭转化》 网址: http://www.mtzhzzs.cn/zonghexinwen/2022/0924/1216.html



上一篇:煤炭、食品饮料板块领涨,科创板50ETF(588080)跌
下一篇:设立2亿科创基金支持成果转化 开封为河大科创中

煤炭转化投稿 | 煤炭转化编辑部| 煤炭转化版面费 | 煤炭转化论文发表 | 煤炭转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煤炭转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